随着“通信行程卡”服务正式下线
防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
很快
疫情防控“新十条”公布后
“阳性”人数迅速上升
这一个月
人们打招呼的第一句问候
不是“吃了吗?”
而是“阳了吗?”
另一张图片也被刷爆朋友圈
2022年末悬疑大片:
《逐渐消失的同事们》
震撼上映!
疫情放开后
身边的人陆陆续续“阳了”
阳了的人隔离在家等自愈
没阳的人一边小心翼翼地防护
一边还要走在继续上班的路上
于是
“天选打工人”的段子又在
朋友圈流行起来
看似是搞笑的段子
背后全是说不出口的心酸
没有人,敢轻易倒下
看到一个新闻:某地外卖员发烧39度仍旧在坚持工作,终于在送完某一单之后,重重地倒在了路上。
平台表示,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,各地都处于一个派送人员短缺的情况,所以,也有不少人带病工作。
虽然,外卖员在被发现的第一时间,就被送去了医院。但是,还有多少人,仍旧在咬牙坚持着?
有快递员前段时间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工作近况,面对那成山的外卖,他也感到压力山大。
他调侃道:“没想到,最后没倒下的,也就只剩下我了,希望大家别着急,我尽量努力快点去送。”
同事一个个倒下,工作却仍旧在不断堆积。如果可以,谁都想要休息,可更多人不能轻易休息。
就连央视主持人也在上演天选打工人上班系列,《新闻联播》五天没换人。
隔壁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冯殊,嘴上的大泡清晰证明着自己在“带伤”工作。
其实,哪有什么“天选打工人”,不过是一个个需要赚钱养家,只能选择跟病毒正面硬刚的普通人。与其说他们是“天选”,倒不如说他们是“自选”。
毕竟,比感染毒株更可怕的,是手里没钱,比“一不小心阳了”更可怕的,是没有班上。
我们可以大谈政策,管控,要求,但是落到那些沉默的普通人身上,他们只能委屈的点头。
在过去的三年里,多少人被降薪、被裁员,一睁眼没了工作的人大有人在,许多如日中天的行业说消失就消失。
有人前一秒还拥有一切别人羡妒的东西,下一秒,他可能就会倾家荡产,这就是再真实不过的现实。
有时候也听到沉默的咆哮,“我可以一天吃一顿饭,可是我的家人呢?我的房贷车贷呢?我也要活下去...”
不说在夹缝中求生,至少生活的很艰难。
那些勤勤恳恳开着小面馆的商人,每天必须起早贪黑地劳作,才能勉强支付下一个月的房租;
那些跑出租车的司机,必须不舍昼夜拼命奔波,才能撑得起一家老小的生活开支。
还有那些人明知有感染风险,依旧要去当志愿者挣每天300元的工资。
他们未必有多么伟大的情怀,可能唯一的愿望是能够活下来。
毕竟,多一份收入,家人就多一份保障。
拿到手上的钱,能够令他们半夜醒来心里不慌。
哪有什么钢铁之躯,只是因为身上的担子不得不让人挺直了腰杆。
成年人的世界没有“容易”两个字,比起心中的委屈,生活的耳光来得更直白更猛烈。
为了家,有些人只能在前面顶着,生活的沟坎,也只能自己一个个去跨越。
一场疫情让更多的人明白了:不是工作离不开我们,是我们离不开工作。
三年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:
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始终屹立不倒,也没有任何一种技能会永不过时。
不确定的时代,你的自我更新能力,永远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。
迎接变化,拥抱变化,才能更好地面对变化。
懂得自我增值的人,在困顿的日子里也不忘深耕自己。待到寒冬过去,就会蜕变出一身的本领。
居安思危,提前蓄势,才能在风雨来临之时保持体面,活得从容。
加缪在《鼠疫》中写到:“人类在这场跟鼠疫的搏斗中,所能赢得的全部东西,就是知识和记忆。”
每一场风暴的来袭,就会让更多人明白一个道理:你要拥有抗击未知风险的能力,在那之前,请先让自己活下去。
等严寒褪去,山花会再次烂漫盛放。
最后,鲁班大师小编温馨提醒您:我们都只是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,特殊时期,请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,才能好好守护自己所爱的一切。 |